从肠至智:老年痴呆患者重拾记忆——营养肠道微生态治疗案例

病例讨论 Sep 29, 2024

作者:曾婷

               老年性痴呆症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案例展示

  在医学领域,老年痴呆是一种常见而又令人困扰的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痴呆的病例逐渐增多,而且病情是不断进展的,严重影响着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本次分享的病例,是一位81岁的女性患者,她的症状在经过营养肠道微生态制剂干预后有了显著改善。

  81岁的周阿姨,自两年前开始出现近期记忆减退、情绪波动等老年痴呆的症状。而且,近一年来,情况愈发严重,她的性格开始改变,变得容易焦躁不安,经常喜欢翻旧账,喜欢责怪老伴。他们眼看着这位曾经温和开朗的老人变得越来越难相处,周阿姨的家人对此感到十分焦虑。

  幸运的是,周阿姨的家人在其病症早期意识到了问题,希望通过脑肠菌轴干预神经退行,并为她选择了营养肠道微生态的干预方案——脆弱拟杆菌BF839+地龙蛋白合剂。

  从今年4月开始,周阿姨服用脆弱拟杆菌BF839+地龙蛋白合剂已有四个月的时间。干预四个月后,经多种认知评估量表,如MMSE(最小状态检查量表)和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周阿姨的认知功能进行了全面评估。令人欣慰的是,评估分数显示,周阿姨的病情并没有明显的恶化,提示病情没有进一步加重。


  此外,更令人鼓舞的是,周阿姨的家人和医生们注意到了她在使用二代菌制剂干预后生活行为上的明显改善:

周阿姨的近期记忆明显变好,

她不再频繁地出门后找不到钥匙,

也不再在翻箱倒柜找东西。

  更为显著的是,她过去煮饭后忘记关火的情况也极少出现,这让家人们倍感欣慰,他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除了记忆方面的改善,周阿姨的情绪也得到了明显的调整。她的脾气变得温和了许多,不再频繁地发脾气或是责怪身边的人。尤其是,她对着老伴“翻旧账”这一行为的频率下降了整整90%,让家人更加感到惊喜。

  在老年痴呆的治疗中,虽然周阿姨的认知评估得分没有显著变化,但她的生活质量却得到了显著提高。二代菌制剂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式,为老年痴呆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这个病例为未来的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希望通过这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方式,使更多的老年痴呆患者受益,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专业分析

  肠道微生态失调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病(PD))的关键易感因素,AD和PD的主要前驱症状是胃肠道功能障碍,它们通过调节肠道屏障完整性、神经炎症、免疫应答和神经递质活性在神经变性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1] 。临床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成与正常人不同,尤其是拟杆菌属和脆弱拟杆菌的丰度较低,这些菌属具有抗炎活性。肠道微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不仅影响各种消化系统疾病,还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如促炎因子、短链脂肪酸和神经递质,可以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2]

  脆弱拟杆菌是人体共生有益菌,也是免疫功能性菌株。脆弱拟杆菌多糖(PSA)作为典型的共生因子,可通过浆泡样树突状细胞的特殊抗原呈现机制,激活调节性T细胞,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分泌白介素-10,下调炎症反应,缓解中枢神经系统炎症。[3]

  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疾病过程中淀粉样蛋白β(Aβ)沉积与清除、血管变化和免疫系统失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减少心血管风险因素目前被认为是防止痴呆症最有希望的干预措施之一。[4]

  地龙是中医的“常用药”之一,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地龙蛋白质[5],具有抗凝血、降压、抗菌、抗脑卒中、神经保护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6]。地龙蛋白改善微循环,主要在于改善人体的血粘度和血流速度。临床研究发现服用地龙蛋白后指端微循环有明显变化,微循环弯曲度得到良好改善,微循环淤堵状况消失。[7]

参考文献:

[1] Bi M, Liu C, Wang Y, Liu SJ. Therapeutic Prospect of New Probiotics i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Microorganisms. 2023 Jun 8;11(6):1527.

[2]Zhang M, Zhao D, Zhou G, Li C. Dietary Pattern, Gut Microbiota, and Alzheimer's Disease. J Agric Food Chem. 2020 Nov 18;68(46):12800-12809.

[3]Erturk-Hasdemir D, Kasper DL. Finding a needle in a haystack: Bacteroides fragilis polysaccharide A as the archetypical symbiosis factor. Ann N Y Acad Sci. 2018 Apr;1417(1):116-129.

[4]Kurz C, Walker L, Rauchmann BS, Perneczky R. Dysfunction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in Alzheimer's disease: Evidence from human studies. Neuropathol Appl Neurobiol. 2022 Apr;48(3):e12782.

[5]徐栋,袁永娥,黄世敬.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培元通滞法治疗帕金森病的用药规律[J].医学综述,2022,28(07):1419-1424.

[6]刘巧,毕启瑞,谭宁华.地龙蛋白多肽类成分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9,50(01):252-261.

[7]石永芳.生物制剂地龙蛋白的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7,46(09):54-55.

标签

曾婷

营养学硕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要致力于营养肠道微生态技术临床研究。擅长儿童营养障碍,非药物减重,胃肠功能障碍,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和荨麻疹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高血脂、痛风等代谢性疾病的营养治疗。 目前担任广东省保健协会营养保健分会 委员广东省家庭医师协会营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营养学会肠道菌与营养专委会;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临床营养与消化疾病专委会委员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