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宇虹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兼临床营养科副主任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脑科研究所访问学者,擅长以膳食模式(如生酮及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和微生态制剂(如肠道菌群)为基础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难治性和免疫相关性癫痛孤独症、帕金森),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以及血管病变。 门诊地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出诊时间:营养肠道微生态专科门诊,周一、周三下午

  • 47篇文章
  • 广东-广州
病例讨论

妊娠特应性皮疹——营养肠道微生态专科治疗案例

目前使用润肤产品为基本止痒措施的疗效并不好;抗组胺药有加重妊娠反应、诱发胎儿窘迫的风险;激素药物长期使用也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和早产。由于担心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很多孕妇只能强忍着瘙痒症状,十分难受,甚至影响正常睡眠和日常生活。 01 案例分享 案例1:“医生,请帮帮我吧,实在太痒了,太难受了”--孕妈小薇在诊室忍不住诉苦,她撸起袖子,大片大片的红疹触目惊心。 28岁的小薇,在2020-10月时突然全身起了红疹,到皮肤科就诊,诊断是湿疹,同时还发现原来她怀上了二胎。这次妊娠湿疹来势汹汹,奇痒无比,越抓越痒,持久反复,白天工作无法集中,晚上睡觉睡不着,最后吃激素也无法完全缓解,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给孕期生活带来负担。经产科介绍,她前来营养科求医。我们在了解病史的过程中,发现原来她已有多年的慢性荨麻疹病史,每年秋冬季就会发作,浑身难受,要吃激素(强的松)才能有所缓解。深受其扰。她的第一个儿子出生后,面部和身上也是出现反复湿疹,持续到一岁才好转。 我们从2020-11月底开始给与小薇营养肠道微生态技术干预,干预1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同时停掉了激素,四肢和躯干的皮疹都陆续
病例讨论

难治性特应性皮炎伴神经发育障碍还可以这样治!——营养肠道微生态专科治疗案例

01 案例分享 一个月前,小江妈妈找到我给她一岁半的儿子看诊,她告诉我小江刚出生3个月,一双小脚就开始出现红斑和红块,而且越来越严重,多次使用过激素口服和外用,用的时候就会好一段时间,过一段时间又会严重复发。我给这个小男孩做了初步检查,他全身除了生殖器官和排便周围的皮肤是正常的,其它皮肤都是红红的,伴有严重的脱皮、干燥、红肿,临床上符合特应性皮疹。除此外,孩子还伴消瘦以及神经系统发育落后(语言和运动发育迟缓)的表现,现在还不会走路和说话。 在问诊过程中,我了解到小江妈妈怀孕时有荨麻疹病史(提示可能影响孩子免疫发育),每年或发作一次,怀孕早期有出血丝的症状,打过黄体酮保胎治疗,之后产检正常。在来我这之前,小江妈妈带着孩子去过很多医院做了各种检查和治疗,在外院诊断为:特应性皮炎,高IgE综合征,以及医生还怀疑“先天性鱼鳞病”的可能(图2)。医生曾建议她做基因检查,但是小江妈妈表示,孩子治疗一年多,各种办法都没有治好过,已经山穷水尽了,实在没钱做昂贵的基因检查。绝望之时,希望正悄然而至!她从一位医生处听说营养科治好过一些特应性皮炎,便慕名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病例讨论

“以菌治菌”84岁肺炎克雷伯菌重症肺炎患者的辅助治疗经验

01  案例分享 患者杨老是本院职工的父亲,84岁高龄,2022-12月底因感染新冠肺炎后出现急性胰腺炎,住院1月,胰腺炎好转,但“仍有头晕,且伴全身无力1天”,于2023年2月9日转入神经内科。转入诊断为头晕查因、急性胰腺炎恢复期、前列腺增生、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中度贫血、胃大部切除术后。转入后胸部CT提示肺炎、双侧胸腔积液,咽拭子提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诊断为重症肺炎。患者全身乏力,胃纳差,不能进食,5天未排大便,精神状态不佳,睡眠差。遂邀我科会诊,我科SGA评分结果为中度营养不良,建议:1、补充消化酶;2、补充足够热量,能全力逐渐增加到足量;3、增加蛋白质摄入,乳清蛋白粉每日30-50g;4、改善胃肠功能和营养吸收,服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图腾益生液粉剂每日1-2包。01 02 2月15日,即在营养辅助干预4日后行胸部CT平扫示:双肺多发肺炎,双侧少量胸腔积液,较前吸收。患者头晕、
病例讨论

营养也可以辅助治疗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不断增加,糖尿病足也从少见病变为多发病。目前我国糖尿病足发病率高达8.1%,据估计全球每20秒就有一位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足而截肢,糖尿病足截肢患者死亡率高达22%,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1-3],因此需要早期处理,避免截肢。 01 案例分享 廖老是本院职工的父亲,83岁,有六七年高血压病史,五年前诊断为“2型糖尿病”,期间不规则服用降糖药。去年12月在新冠病毒爆发的浪潮中,老人家感染了新冠,出现虚弱、不能行走,只能卧床一个月,至今年2月初出现排尿困难,医院护士给廖老插尿管后出现血尿,检查发现肾功能下降,医生考虑糖尿病肾病。没多久,老人家就出现了双下肢水肿,同时疼痛明显,不能行走,遂紧急入院,医生诊断后考虑存在双下肢感染的可能(蜂窝织炎)。 廖老入院后做了系列检查,检查结果非常不理想,双下肢血管彩超:双侧胫后动脉完全闭塞,双侧胫前、足背动脉近乎完全闭塞并侧枝循环形成,双侧股总静脉静脉瓣功能不全;糖尿病肌电图:右上肢周围神经损害,感觉及运动纤维均受累。 根据检查结果和诊断,医生予头孢抗感染和改善血循环治疗,同时,请营养科
病例讨论

便秘就用泻药?小心大肠黑变病!——营养肠道微生态技术案例

01 案例分享 小青是亲戚阿姨的孙女,27岁的年纪,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她来找我看诊的时候,外表整洁干练,典型的职场白领形象,不过她却患上了好发于中老年人的大肠黑变病[1]。 去年10月中旬,小青由于腹部不适,经亲戚介绍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找我看诊。经了解,小青今年27岁,但是受便秘困扰已经25年了,并且发病无明显诱因。她的大便情况是比较稀烂,每两三天才排一次便,每次排便的量都很少。从小到大,小青家人和她自己都尝试了很多办法进行辅助排便,长期口服通便茶以及辅助药物治疗,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这些年家人没少操心,她自己也没少受罪。来就诊前近一年的时间里小青主要通过口服“酸梅汁”来辅助排便,近期大便情况为黄色烂便,仍然是两三天一次少量排便。 随后我给小青进行体格检查:腹部平软、无压痛、无反跳痛,未及明显肿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腹部叩诊鼓音较明显。根据患者的主诉,结合体格检查结果,我给小青安排了肠镜检查、大便分析和血常规检查等。大便分析为黄色稀便,其他未见异常;根据肠镜结果显示,黑褐色色素明显沉积伴弥漫性分布,部分大肠黏膜色泽灰暗,其他无异常,排除器质性因素。
病例讨论

如何避免胡鑫宇事件?抑郁症治疗有新思路

01 案例分享 轰动一时的胡鑫宇案件终于落下了帷幕,官方认为是自缢身亡,很可能是心理问题导致的。我在门诊也见过不少抑郁症的青少年。 小仪是一位16岁的花季少女,本应该在学校,求学交友的快乐孩子,却在一次肺部感染后出现了严重心理问题。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小仪情绪反复低落,不仅无法正常求学,而且出现自杀倾向,还有多次自残行为,她的手腕上一道道割腕的痕迹触目惊心!父母非常痛心,带着她四处求医。 2020年小仪到脑科医院就诊后,诊断为“重度抑郁症”(图1),开始常规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并进行了8次电疗,但效果并不明显。她出院后不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到我院就诊时,检查的脑电图出现了明显的癫痫波(图1)。其主治医生给予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同时在诊断中考虑还存在慢性脑部炎症的可能(怀疑与最初的肺炎有关)。小仪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也接受了微生态制剂干预调整免疫。 半年后,小仪的病情明显好转,癫痫没有再发,抑郁症状基本消失,不仅减量了抗抑郁药物的服用,1年后复查的脑电图显示正常了。但是据家长反馈治疗期间有一段时间,她停止服用微生态制剂,又出现情绪低落,有复发的倾向,重新
病例讨论

90高龄新冠患者的治腹泻经验

01 案例分享 2020年的春节,与以往的春节大有不同,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整个世界天翻地覆。直至2020年底,我们与新冠的抗衡仍然不敢松懈。当时我已经研究肠道微生态有一段时间,并且发现通过肠道微生态制剂辅助干预新冠是有效果的,由于当时我们医院不是新冠患者收治点,所以把这个微生态制剂捐赠给了东莞的兄弟医院,结果反馈是使用了肠道微生态制剂的患者几乎没有腹泻的情况。而我的父亲前段时间也在新冠感染期间出现反复腹泻的情况,通过服用微生态制剂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基于以上经验,当医院同事为家人咨询我关于新冠腹泻治疗办法的时候,我马上给他推荐了这个肠道微生态制剂进行辅助干预。 同事咨询的患者是他的亲戚,婆婆已经90岁了,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期间口服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半个多月,但腹泻症状却持续有增无减,临床已用普通型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双歧杆菌的办法,但是并没有效果,家里人都比较担心和着急。我给他推荐了二代益生菌脆弱拟杆菌BF839。婆婆使用了益生菌后腹泻明显改善,虽然大便形状还是有点稀,但是相比之前的稍微干一点了。同时,也把营养剂换成了炒米糊+流质物。可喜的是,优化
病例讨论

抗癌治疗没胃口,便秘、腹泻,营养科来助力

营养科会诊了一例肝癌的患者,由于多次化疗,胃肠功能损伤很大,每天只能进食一碗米粥,大便8天一次,病后体重下降了25kg,患者非常虚弱,甚至不能下床走路。经过营养科的营养干预,采用营养支持和调整肠道微生态的方法,二周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胃口恢复了,进食量接近正常的80%,每日能正常排便一次,腹胀消失,可以在病房自由行走了。患者开心的说:终于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了。
联系我们